联系我们

改革开放的河南实践之信阳篇丨创新拼搏当前锋

发表时间: 2023-12-07 12:58:12 作者: 行业动态

  奔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老区人民,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焕发出敢闯敢拼、苦干实干的火热激情,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攻坚克难、屡创佳绩,用青春和热写担当和忠诚。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7年全省第一,辖区8个县县域空气质量二级达标;水环境质量实现‘保Ⅲ争Ⅱ’,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入选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浉河区华仪污染地块治理案例成全国推广典型;罗山县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登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讲台……”

  11月28日上午,聊起守护信阳美好生态,信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正友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此时窗外碧空万里、白云悠悠,远处浉水盈盈,蜿蜒东去。凝眸细看,信阳青年营地的生态监测屏上,负氧离子一项数值已经破“万”。

  “环境学家研究,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在每立方厘米1000个—10000个之间时,人会感到心平气和、平静安定;超过10000个以上,人就会感到神清气爽、舒适惬意;达10万个以上,就能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胡正友表示,信阳山清水秀,生态优异,黄柏山、南湾、鸡公山等都是著名的“中国森林氧吧”,然而市区负氧离子浓度“破万”,实属不易。

  “这得益于信阳凝聚全社会力量,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好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良好生态的关系,创新引领绿色转型,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胡正友坦言。

  11月10日,信阳市委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信阳市“三级书记”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导则》,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主动认领任务、压实责任分工,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信阳。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胡正友充满希望地说,“让天更蓝、水更绿,信阳山川更美丽,需要每一个人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共同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齐心守护、同心共建美丽信阳!”

  羚锐制药前“掌门人”熊维政,将一家作坊式医药厂,做成大别山革命老区首家上市企业,打造出“百亿级贴膏剂生产基地”,却在60岁那年急流勇退,转身创办了信阳信锐油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锐油茶”),成功实现从“膏药王”到“熊茶油”的华丽转身。

  “我个人的成长进步,企业的发展壮大,老区的振兴崛起,都始终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之下。”11月26日,回望拼搏历程,熊维政感慨万千。

  1978年,熊维政从原河南中医学院中药系毕业回到家乡,没几年就被任命为新县药品检验所所长。1988年8月,原国家科委扶贫新县创办羚羊山制药厂;1992年,熊维政成功促成该厂与香港锐星公司合作成立羚锐制药有限公司,并被推举为总经理。

  1997年,凤凰涅槃的羚锐制药,被定为上市后备企业;1999年6月完成股份制改造,2000年10月18日成功上市,从此进入快速地发展期,并慢慢成长为新县支柱企业。

  2019年8月,熊维政辞去羚锐集团所有职务,创办信锐油茶时,当年羚锐公司总资产已近33.2亿元,年营收21.57亿元。

  “很多人见到我都会问,一家以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为主的上市公司老总,咋突然去搞茶油呢?”熊维政乐呵呵地说。

  其实早在2011年,熊维政就瞄上了油茶产业。那一年羚锐集团担负起帮扶周河乡脱贫的重任。经过调研,当年年底熊维政筹资3000万元成立了绿达山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到2013年公司茶油加工厂建成投产时,原本3元一斤的油茶籽涨到5元,2018年涨到了13元,让老区群众脱贫有了希望。

  从此,信阳这片中国最北缘传统油茶产区,成为熊维政的新战场。他卖掉部分股票,筹资1500多万元致力于茶油精深加工和油茶良种保护;与信阳农林学院合办信阳油茶学院,培养更多的油茶人才;牵头成立信阳油茶行业协会,团结更多有志之士,推动信阳油茶产业做大做强。

  “深知茶油是个好东西!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提起油茶,熊维政激情满怀,“接下来,要推动成立油茶研究院,研究开发信阳古油茶资源;筹建智能茶油加工厂,按照生产药品的标准,研究生产更多茶油新产品;努力把信阳茶油做上市,做成世界第一茶油品牌。”

  当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文新意识到这辈子都要和茶叶结缘,是在1992年。

  那一年,改革开放热流涌动,豫南小城信阳处处张灯结彩,在信阳市文化中心的街头,非常关注的首届信阳茶叶节开幕式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拉开大幕。

  宏大的文艺表演和热闹的经贸活动,让20岁的刘文新大为震撼:“那时候天南海北的人都来逛,原定5天的茶叶节延长到8天,总成交额10亿元。”

  于是同年,乘着首届信阳茶叶节的东风,沿街摆摊卖了3年鸡蛋和茶叶的刘文新拿出积蓄,在信阳市新建的幸福路茶叶一条街租下一间店面,创立了“文新茶庄”,注册成立了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一些假货打着信阳毛尖的旗号招摇过市,败坏信阳毛尖的声誉,造成市场萎缩。”从小摊贩升级为大老板的刘文新定下了毕生的奋斗目标:复兴名茶、回报社会!

  改革开放的重大机遇、信阳市各种利好政策、信阳毛尖影响力等多种因素叠加,给了刘文新干事创业、大展宏图的底气。几年来,他注册了“文新”商标,把自己的头像印在了牌子上,主流产品达20多个系列300多个品种,有近200家直营专卖店、超350家代理经销商,生意做遍了北京、郑州等全国各大城市。

  2013年和2018年,刘文新分别当选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是党和政府、万千茶农的信任,我不能辜负!”刘文新说。

  在政府引导下,刘文新无偿为茶农提供技术服务,并实施订金提前预付、原料优价收购等多种惠农举措,解决茶农种茶卖茶难的问题,又在南湾湖畔建起了4A级旅游景区——文新茶村,搞起了茶旅融合,年吸引游客近60万人次,2万多人因此受益,还设立专项助学基金,先后为教育、扶贫等公益事业捐资1000多万元。

  如今,刘文新创建自己的新媒体平台,穿上“我为毛尖代言”的T恤,开始了网上推介信阳毛尖的道路。他说,新的时代大家必须要有所作为。作为信阳人,茶就是他的生命,他愿意为毛尖代言,愿为名茶复兴奋斗一生!

  年过六旬的种粮大户刘正礼,在光山县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那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高中毕业后在乡镇街上开过维修部,买拖拉机搞过农村运输,又把拖拉机换成中巴跑过乡村客运。1999年,不安分的他与人合伙跑到山西吕梁办过水泥电线杆厂,还到辽宁大连收过废品。

  跌跌撞撞30多年,从血气方刚的青春少年,变成满面沧桑的中年大叔,刘正礼却割舍不断对土地的深深眷恋。2003年秋,他毅然回老家种粮,以租赁、承包、代种等方式,种了140多亩撂荒田,成了全县小有名气的种田大户。

  随着找他代种粮田的人慢慢地多,见过世面的刘正礼知道,要想多种粮种好粮,必须走科技种田和农业机械化的路子。于是他拿出积攒的40多万元,购置了收割机、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种田规模达近千亩。

  2007年,刘正礼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2008年,他注册成立了全县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坚定走机械化耕种的道路。如今,刘正礼经营的土地面积已达5600多亩,每年生产粮食270多万公斤,先后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实用人才”“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等称号。

  刘正礼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联系合作,建立研究生实训基地,率先尝试“稻虾共作”新模式,成功打造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探索推广再生稻种植技术、全过程机械化水稻生产技术;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建立现代化稻米加工厂、水稻育秧工厂和粮食烘干车间,成功打造无公害大米“正礼”牌商标,尝试利用互联网等渠道拓展市场,逐步的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一人富了不算富。作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刘正礼坚持带领乡亲们共同走现代农业之路,每年定期开展免费技术培训30场以上。只要一个电话,他都会出现在农户面前为他们答疑解惑。

  他创办的青龙河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1200多户农民提供育秧、机插秧服务,年完成机插秧5万多亩,形成了育秧、旋耕、机插、施肥、收割全过程机械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带动贫困户426户,户年均增收5000余元。

  “我从学校毕业就站上了三尺讲台,挥洒着对教育的炙热情怀,见证学校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发生的蝶变。”沐浴着冬日的暖阳,李萍在记者的采访中缓缓开启回忆之门。

  在李萍的世界里,她的人生早已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在近30年时光里,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从中等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巨大变迁,从“萍姐姐”到“萍妈妈”,她的初心始终坚如磐石,目送一届届学生毕业,看着他们如蒲公英种子般撒落在广袤的大地上,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幸福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生命相联。2010年,李萍所在的语言与传媒学院作为首批搬迁新校区的教学院部,师生们成为新校的第一批拓荒者。校园道路尚未修建完毕,晴天满身土、雨天两脚泥;荒芜一片、犹如乡野。怎么办?唯有迎难而上、自力更生。没有教工食堂,撸起袖子自己做饭;没有文化舞台,师生携手并肩一同搭建。每天迎着朝霞,顶着星辰来回往返,师生们朝夕相处的情谊,让她真正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幸福,也深深地理解了“乐教爱生”的真正内涵。

  “担师者之职,育职教新人。”从普通的一线教师到河南省职教名师,从平凡的班主任到院部负责人,李萍先后主持多项省部级重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写规划教材5部,培养出一批批职业道德高、职业素养好、职业技能强的优秀青年教师,带出10多名国家级、省级师生技能大赛奖项获得者。

  时光匆匆却见证过往,步履匆匆却踏踏实实。正是因为一个个李萍永葆初心的无悔坚守,国家的教育事业才呈现出百花满园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