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资阳市粮食安全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发表时间: 2023-12-28 20:22:21 作者: 成套生产线系列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党中央、国务院格外的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习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一个时间里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资阳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粮食安全,开展了专题调研。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坚定贯彻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将粮食安全作为全市中心工作统筹部署推动,较好完成了稳产保供目标任务。一是粮食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实。坚定扛起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主体责任,印发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重点任务清单,将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等纳入目标考核,督促粮食行政主任部门认真履行粮食安全监管责任、有关部门扎实履行粮食安全法定职责、粮食企业严格履行粮食安全执行责任,推动省下粮食安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二是粮食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撂荒地复耕复种取得阶段性成效,2021年治理撂荒地6.8万亩,复耕种粮4.8万亩,建设万亩粮油核心示范区8个,完成10.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水稻机插秧、粮油新品种推广、“三农”服务等工作力度,推动粮食生产科技支撑更有力。三是粮食储备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建成低温库、信息化和质检项目19个,标准仓容达40万吨,完成市粮油检验检验测试中心扩项认证,安全风险双重预防机制不断健全,粮食储备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四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质。全面推动品牌强市工程,全市现有“香园”菜籽油、“普州”贡米等粮油商标2193件。立足成渝“双圈”粮油集散地区位优势,推动“走出去”战略加快实施,2021年国有粮企销售贸易粮2.5万吨,出售的收益8000万元。五是粮食保障水平逐渐增强。推进粮油储备保障能力建设,建立覆盖粮食加工、应急供应、保障配送、应急储运等117家应急保障企业名录,基本实现粮油市场供应、价格平稳。建立粮食等生活物资价格监测预警机制,落实周报制度,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等市场异常波动做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六是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进一步深化。按照国、省统一部署,扎实开展“纪委书记盯粮库”、专项联动交叉巡察等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察觉缺陷35项,立案13件,依纪依法查处13人。

  (一)稳定粮食种植培养面积压力增大。从真实的情况看,种植粮食作物与种植经济作物相比,每亩年均净收益差距3500元以上,“十二五”以来,受国、省脱贫攻坚、农业转型发展等政策引导,同时基于成本和盈利考虑,粮农更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当前,乡村道路日趋完善,信息物流网络更加畅达,一些粮农自发种植高价值经济作物的积极性高涨,这对有效保障稳定粮食种植培养面积带来较大压力和挑战。据国土“三调”显示,2019年全市实有耕地面积374.68万亩,较2009年“二调”减少108.15万亩;2020年调查,全市耕地面积较2019年减少13.33万亩;2021年耕地动态监测,全市4180亩耕地变为非耕农用地。

  (二)粮储企业生存困难。一是企业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够。我市现有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10户,管理全市141个粮油库点,粮库点多面广、设施老旧破败问题突出,加之企业人员少(最少的仅有3人)、人员结构老化、注册资本小等因素,导致企业综合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二是费用补贴标准较低。现行粮食储备保管及轮换补贴均执行2013年省级标准,实行定额包干,盈亏由承储企业承担。而近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粮食市场行情持续走高,新、陈粮价差慢慢的变大,企业负担加重。以稻谷3年轮换周期为例,2021年平均轮换价差达到559元/吨,而省补贴标准160元/吨,虽然临时增加了100元/吨补贴标准,仍有299元/吨缺口需企业承担。三是上级储备政策调整。因省粮食储备政策调整、计划收紧,全市除市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外,对其余企业不再下达省级粮食储备计划,原有省级储备粮和托市收购粮陆续销售出库后,20多万吨有效仓容将无政策性粮食可储,企业营业收入将锐减。

  (三)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不够。一是加工能力不够。粮油加工公司受环保和经营趋利等因素影响,户数慢慢地减少。目前,我市无大型粮油加工公司,仅有安岳姚市米厂、宏强粮油、桂花米厂等6户粮食应急加工公司,设计日加工能力320吨,不能够满足应急需要。二是本地保供能力弱。本地种植的稻谷等粮食,除农民自吃和饲养畜禽外,余粮出售不多。国有粮食企业收储的政策性粮食每年从当地收购的数量极少,几乎都是从湖北、安徽、东北等地购入,2021年全市水稻总产量53万吨,本地收购不足2万吨,仅占3.8%;据调查,全市市场销售的粮油、加工原粮也几乎是从外地购进,粮食应急保障存在比较大潜在风险。

  (四)粮食队伍建设滞后。一是粮食行政监管力量不足。2015年机构改革前,市、县(区)粮食局均有20人以上,机改将粮食及物资储备管理职能合并到发改部门后,内设粮食科(股)室仅1-3个(市级3个、雁江和安岳各2个、乐至1个),每个科(股)室仅1-2人,从事粮食行政监管工作人员大幅度减少。按照相关规定,行政检查、处罚、强制等行政权力事项达30余项,执法力量不足以满足行政执法工作需要。二是粮食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过去粮食从业人员大多来源于省粮校,该校与四川工贸学校合并后,有关专业招生人数有所减少,且毕业生主要去向为中储粮、中粮集团、饲料加工等大规模的公司,基层粮企因工资偏低、吸引力弱等原因,面临老员工退休、新员工难招的困境。目前,全市国有粮食企业从业人员109人,其中:50岁以上5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仅36人。

  (一)全方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实施“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的方法,加强动态监测,落实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2022年底前完成17.2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并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04.4万亩、产量稳定在168万吨以上。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增量扩面,大力实施“稻香杯”水稻品种、专用玉米、丹山稻渔综合种养等优质良种及配套技术示范推广运用,推行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全程机械化。强力落实撂荒地复耕复垦。市、县(区)要制定撂荒地治理专项工作方案,出台奖补政策,组织对荒芜耕地进行复耕,实现耕地满栽满插满种。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机制,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等问题发生。

  (二)全方面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坚持深化改革促发展。整合壮大企业实力,对辖区粮食储备企业、储备设施及优质资产进行整合,成立集团公司,依法依规处置无效资产,盘活闲置资产,吸引社会优质资本参股合作,做大做强企业,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推进职能分离改革。坚持“地方储备粮管理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推动承储企业的储备业务在人、财、物、账管理上与经营性业务全面分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动态调整储粮补贴标准。根据收储成本、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等变化,积极向省上建议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动态调整粮油储备费用补贴标准,落实储备费用补贴资金,保证粮储企业健康发展。

  (三)全面抓好粮食流通管理。加强储备安全管理。逐渐完备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构建设施配套、功能完备、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储粮体系,做到均衡轮换、常储常新。加大储备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市粮食低温库等一批重大储粮工程建成投用,发挥好全市25万吨绿色低温仓储设施作用。提升应急保供能力。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粮食流通管理,完善应急保障制度机制,加强应急设施和网点建设,强化产销协作,抓好粮源保障,全力做好全市粮油应急保供稳市工作。抓好粮食执法监管。强化粮食收、储、销等粮食流通全链条、常态化监管,重点抓好粮油库存检查、出入库验收、夏秋粮收购、进口粮食质量监管等关键环节,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底线。

  (四)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执法力量建设。建立和完善发改、市场监管、海关、中储粮等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加强粮食安全联合执法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监管力量满足粮食行政执法需要。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全面加强粮食行业队伍专业培训,开展技能大练兵、行业大比武,抓好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全方面提升行业队伍综合素质。

  (五)全方面开展法规宣传贯彻。加强普法宣传。深入推动粮食安全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条例》的社会知晓度,促进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提升全社会节粮爱粮的行动共识。强化节粮行动。正确引导消费理念,把节粮减损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努力形成全社会自觉厉行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反对铺张浪费的长效机制。在餐饮行业、单位食堂、公务活动、学校、家庭等大力提倡“光盘行动”,让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加大贯彻力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对照《条例》规定,认真落实法定责任,抓好问题整改,推进《条例》在我市有效贯彻实施。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提高法律的刚性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