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用科学技术手段减少粮食损耗 守护粮食这片天

发表时间: 2023-11-19 07:38:41 作者: 成套生产线系列

  粮食增产的同时,减损至关重要。《中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显示,到2035年,若我国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分别减少1至3个百分点。

  我国是人口大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增产的同时,减损至关重要。《中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显示,到2035年,若我国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分别减少1至3个百分点,实现三大主粮损失率减少40%,可降低三大主粮损失约1100亿斤,相当于粮食减损再造一个千亿斤增产行动。

  粮食减损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抓为民服务减少收购环节损失。收购环节,安排建设了5500多个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农民收获粮食时提供清理、干燥、储存等服务,推广使用近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根据相关要求使用装具的农户储粮损失由平均8%现在降到2%以内。

  二是抓技术应用减少储运损失。主要是采取一定的措施推广应用“四合一”储粮技术,还有气调储粮、控温储粮等技术,改善储存条件和储存粮食质量,减少坏粮损失。新技术应用后,国有粮库储藏周期粮食的综合损失率降到1%以内。运输环节开发应用铁水联运接卸、运输专用车、散粮物流装具等技术装备,减少粮食运输损耗。

  三是抓适度加工减少成品粮生产损失。粮食从原粮到成品粮有一个工艺流程。这几年市场存在过度加工的情况,这对人体需要的营养是一种损失。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加大适度加工研发技术和成果推广力度,升级改造加工设施,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油料损失和消耗,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同时重点抓好粮食加工方面的标准化建设,按照保粮食安全、保食品安全,特别是保人民健康的角度制定科学加工标准,通过标准引导整个社会节约粮食、减少粮食损失。

  四是抓宣传教育减少消费损失。结合一些主题性、综合性的,比如“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持续不断开展粮食节约减损、爱粮节粮、营养健康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增强老百姓自觉节约粮食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科学储粮、科技保粮是确保粮食数量、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用科学的方式减少粮食损耗,技术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四合一”储粮技术。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是国有粮库储存粮食的标配。

  二是控温储粮技术。浅层地能低温储粮、内环流控温这些技术的应用能轻松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粮食不容易坏,能够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粮食损耗,特别是保证粮食品质,目前这方面全国应用控温储粮技术的仓容已超越了1亿吨。

  三是气调储粮技术。通过向气密性良好的密闭粮仓或者覆膜粮堆充入氮气或者二氧化碳等,营造低氧环境,延缓了粮食品质的劣变。目前气调方面的技术应用全国仓容有3500万吨。

  四是横向通风技术。将粮库通风道安装在仓库墙壁上,使得气流横向穿过粮堆,减少因通风水分流失造成的品质下降。通风条件不同,粮食水分减少的不一样,通过这样的技术来解决问题。

  五是信息化技术。通过无线射频、新型传感器、远程监控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粮仓粮情的实时监测。有时粮温升高了,中间长虫了,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发现的手段,就处理不及时,电子化技术的应用,更有助于粮食的储存。

  六是虫霉防治技术。除了原来的粮食害虫灯光诱捕设备以外,现在有很多的惰性粉、生物药剂,可大大降低储粮害虫危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