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滨州市:“五度并举”培优粮食产业 助力“千亿粮城”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 2024-03-13 11:41:34 作者: 安博体育网页版登录

  2017年,山东省滨州市被授予全国首个“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2019年,滨州市是全国唯一粮食产业经济超千亿的地级市;2023年,全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滨州市召开,会上,推广了“产购储加销”全链条节粮减损滨州模式……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得益于滨州市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坚持“点线面结合”“一二三产融合”,突出“五度并举”,坚持“精明增长”,持续培优做强粮食产业。

  突出发展“首位度”,高点定位“统筹发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滨州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滨州担当、滨州作为。强化组织领导,组建滨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作为政府组成部门,成立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专职推进粮食产业重点任务落实。突出规划引领,先后出台《滨州市粮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滨州市打造国家级食品产业基地2022年行动方案》等纲领性文件,谋划产业发展趋势,做大做强产业体量,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粮食食品加工产业可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2200亿元,领跑全国地级市。

  突出产业“集聚度”,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充分的发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作用,推动粮食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玉米、小麦、大豆、芝麻四大粮油加工产业链条,拥有沿黄大豆、小麦等三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滨州市粮食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全力推动市场主体壮大发展,全市培育规上粮油加工公司201家,其中,中国500强企业2家、中国非公有制企业500强3家、全国粮油加工十强企业4家。持续做大商品市场规模,滨州市生产的医用葡萄糖占全国市场85%、赤藓糖醇占全国市场60%、玉米油占全国市场60%、芝麻食品占全国市场50%,这一些产品的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均列全国第1位。2023年,全市粮食食品加工产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达到1952亿元(占全省近1/3),位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

  突出科技“引领度”,平台赋能“创新发展”。加强科创平台建设,目前滨州市已经落户玉米、大豆、小麦三家国家级粮食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近年来,共完成研发类项目155项、解决企业急需科研难题48项,申请专利172项,有力促进了粮食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比如,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强化新型技术探讨研究和产品研究开发,实现了以副产物生产膳食纤维、赤藓糖醇、蛋白肽3个“全国第一”,“发酵高纤粉辅助降血糖”试验报告获得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十里香芝麻制品有限公司“芝麻制品传统工艺革新及万吨级精深加工项目产业化”示范项目,入选国家粮食和储备领域“2020科技助力经济”重点专项项目。在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下,全市粮食产业持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质增效,粮食加工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转化增值率达到3.5:1,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突出链条“融合度”,循环互动“绿色发展”。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深耕细致划分领域、拉长产业链条,有效实现了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小麦生产加工上,滨州形成了以中裕食品为典范的一产高端育种、订单种植、生猪养殖,二产初加工、精深加工、废弃物利用,三产餐饮服务、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的发展模式,率先在全国打造出从“田间”到“车间”再到“餐间”的全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绿色循环产业链,一粒小麦能加工成600余种产品;大豆生产加工上,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万吨,一粒大豆能生产出210余种产品;玉米生产加工上,形成了“玉米—淀粉—结晶葡萄糖—结晶果糖”梯次加工模式,延伸出葡萄糖、果糖、玉米油等主产品和蛋白粉、胚芽粕、饲料等副产品,一粒玉米能变身为100余种产品。

  突出品牌“知名度”,价值跃升“高端发展”。深入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在“齐鲁粮油”品牌带动下,打造全省首个市级粮油区域公共品牌“粮油金三角”,实现省级品牌、市级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级联动、同频共振。全市获得中国驰名商标8个、中国名牌3个、山东著名商标15个、山东名牌10个;入选“中国好粮油”产品33个、占全国的6%,“齐鲁粮油”产品59个、占山东的34%。其中,渤海实业、中裕食品两个品牌位居“2023中国品牌价值”食品加工第9位、第12位,中裕食品高端团餐服务走进15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西王集团被誉为“中国糖都(淀粉糖)”“中国玉米油城”。滨州的“好粮、好油、好品”,既让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又让农业变得更有奔头、更有干头、更有盼头。(纪学敏)

  12日,中国海油公布消息称,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广东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建造完工。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学技术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人工智能可落地场景非常多,从挖掘客户痛点需求,到提供完整端到端的技术、产品、平台方案,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未来,我们将持续努力,让人工智能助力美好生活。

  未来,我们计划在天津建立一个气象中心,用我们自己的数据,为全世界用户更好的提供定制化气象服务。

  生态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结合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前不久,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作为科普场馆类入选2023年“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学技术研发应用”“制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无论是颠覆性技术自身的创新突破,还是利用颠覆性研发技术新产品、实现新产品的大规模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力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创造更多新产品,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会更加强劲。

  闫建斌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围绕紫杉醇生物合成及相关工作,他带领团队钻研了近10年。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以《单分子自由基中量子自旋转换的调控》为题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如何进一步打通区域协调发展“经络”?如何充分的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进行探讨。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特点是创新。从AI、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推动生产力革新突破,进而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当前,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商业应用正在加速落地,已成为数字化的经济领域的新兴起的产业之一,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仍不完备。建议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构建安全完备的AI治理政策体系。

  履职7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代表年年都会提出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议案,同时不断延伸履职触角。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3月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空,一群雨燕飞过蓝天,衔来春意渐浓的讯息。王路还提到,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布局等。她建议,逐步提升我国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科技型公司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万泉代表表示,近年来,我们国家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科学技术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过去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和装备支撑稳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如何持续推动农业高水平发展?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畅谈观察和思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1.3亿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6.4%,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6.5%。农村养老是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