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哈尔滨东光机械厂破产重组引发思考

发表时间: 2024-04-24 10:16:17 作者: 安博体育官网入口网址

  东北网11月21日电昔日千疮百孔、荒凉破败的厂区,如今新妆淡抹,神清气爽;一度情绪低落的职工群众,现在精神饱满;原来1700多人的企业,年产值1000万元,现在企业仅300多人,今年1 6月却完成工业总产值1085万元……

  像许多老军工企业一样,哈尔滨东光机械厂曾有过辉煌。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随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军品任务锐减,民品没形成规模,工厂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1999年9月,国家将其列为第一批50户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于2001年底破产终结。

  面对东光机械厂1700多名职工担心、企盼的目光,如果思想上不创新,工作上很难有突破。

  破产企业摆脱沉重的办社会包袱是改革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我省地方财政困难,这项工作一直很棘手。东光机械厂在移交企业办社会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工厂为此不得不另辟蹊径。东光机械厂移交企业办社会及公用设施先由一军工企业接管,然后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移交。其中学校移交地方政府当时预计需要近400万元。这与国家为公司可以提供的费用相距甚远。通过多方联系,这所企办学校与一民办学校达成协议,在教师同意的前提下以50万元成本实现移交。教师在民办学校中工资也成倍增加。供水、供电、供暖也是破产终结后通过改造移交有关部门。仅移交供电一项,在破产时移交需要改造费用预计为630万元,后期仅投入297万元改造就实现了移交,大幅度减少了移交成本并顺利实现剥离。供水、供暖也是通过改造达到区域标准后成功移交地方政府。医院则经过改造,被哈市定为医保定点医院,面向社会,实现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企办社会,压得许多国企喘不过气来。怎样将其成功剥离,一直是国企改革的一个难点问题。在这个颇具普遍意义的问题上,东光机械厂采取梳理、分类的方法,对地方能接收的部分,通过移交实现剥离;对独立后可以生存的部门,通过改制使其独立出去;对剩余部分通过市场办法寻找接收单位实现剥离。这种灵活的解决方法解开了国企改革的这颗“死结”。

  2002年3月份,东光机械厂333名职工以破产安置费购得企业净资产25%的股份,以职工持股会的形式与哈一机集团收购剩余的75%变现资产重组,成立了哈尔滨东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新公司完全按公司法构筑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组织架构,成立了职工持股会。决策民主、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一开始就为公司发展抹上了浓重的科学色彩。新机制使领导集体的责任心陡增。他们边抓企业重组,边抓市场开发。好的机制形成了好的班子,他们成为公司发展的“火车头”。

  职工也大不一样了。股份制把职工与企业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家建筑企业租用公司招待所部分房间做办公室,因欠交房租,职工持股会力荐:不交房租坚决不答应,要么交钱要么走人。

  破产是手段,脱困是目的。讲破产,不是把职工简单推向社会了事;讲重组,强调创造就业岗位。重组后的新企业就是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的。

  公司的主产品是保温管。而国内生产保温管的厂家竟达500余家,市场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他们想方设法,大胆启用能人,聘回30名原东光厂的技术骨干,恢复生产。同时,挤出资金抓生产线改造,减少相关成本,保证生产周期;强化销售,开拓进取,很快打开市场大门。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已签订75份订单,累计金额达1824万元。职工收入靠补贴由原来人均每月不足320元,现在靠自己创造价值达880元。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8月初,国有法人股全部从重组企业退出。目前,重组企业已完全实现民营化,真正的完成了“企业转变机制,职工转变身份”的目标。在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职工们正在生产着企业更美好的未来。